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笔记 > 正文
朔天运河的意义作用
朔天运河的意义作用
提示:

朔天运河的意义作用

朔天运河对于中国的意义非比寻常,它可以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严重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资源限制内进行的。虽然技术和工艺 的进步可以改变这种限制的程度、范围和形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取消这种限制 。在一个相当的程度上,这种限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类型 ,并对其生产和消费方式起着最终的制约作用。就此而言,中国目前面临着协调 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峻考验。表-1把中国的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加 以对比(资料来源引自文献〔3〕)。中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除了钨、稀土较高外,其他均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耕地、林 地、草原、淡水、能源、铁矿、铜、铝等,中国的人均占有水平仅及世界平均水 平的三分之一(按上述十种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之比的中位数计算)。也就是说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其一也。其二,中国的资源、人口和生产能力的分布及匹配的状况较差。若从黑龙江 黑河至云南腾冲划一直线(以下简称黑腾线),该线东西两块面积大致相等(西 部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全境、滇西北、川西、甘肃和内蒙的大部、陕北的 大部、山西和黑龙江的一部)。但是,大约90%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 该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如林地、草原、可垦荒地、水能、煤炭、石 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等),特别是能矿资源则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 而其人口和生产能力所占比例不足10%。以此观之,有半个中国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如以400毫米降水为标准,大于400毫米的东南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5%,小于 400毫米的西北部地区占45%。受季风影的东南部地区,水、土、光、热诸条件 配合较为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生产力高,为我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也是我国 畜牧业所占比重大的地区,产肉量占全国的90%以上。西北部地区干旱少水,土地 资源差,资源配合不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低,耕地、林地少,但全国大 部分天然草场分布在这里。从承载的人口看,全国人口的95%集中在东南半壁,每 平方公里约有225人,而西北半壁则仅为12人。从水地能源的地区分布来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占全国总 水量的80%以上,但耕地只占36%,水多地少,且缺少能源。长江流域以北地 区的水资源不到全国的18%,而耕地占64%,地多水少,尤其是黄淮海地区,耕地 占全国的40%,而水量不到7%〔4〕;但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能源丰富。正是由于这第二个特点,造成我国单位产出中的运输费用十分高昂。据有关 资料估计,以生产同一单位的国民收入来衡量,我国的运费相当于日本的10倍左 右〔4〕。这种资源、人口和生产能力的分布失配,导致了资源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下降,高昂的运费使得很大一部分资源丧失了经济利用价值,从而使我国人均资 源的实际拥有水平进一步下降。其三,由于前述两个特点和传统发展方式的束缚,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 恶化,这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例如1949年我国有荒 漠16亿亩,现在扩展到21亿亩,加上半沙化退化草场,达68亿亩,几占全国陆地 总面积的47%,而且每年还再以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每年因生态环境 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达几千亿元之巨。 根据朔天运河方案的估计,该区域有荒漠20亿亩以上,只要有了水,其中绝 大部分都可改造成良田。按改造15亿亩计,再加上解决了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 缺问题,可使全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0亿亩左右。因此,以调水和改变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为轴心,可以带动人口(及劳动力) 和生产能力的分布与更新,从而实现我国大陆国土资源的全面整治与更新。这不 仅会使黑腾一线以西的大西北地区――半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焕发出勃勃 的生机,将来这一区域很可能成为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且一举扭转了大半 个中国(延拓至华北、东北)的缺水格局。同时,由于生态敏感地区(大部分贫 困人口聚集在这里)人口的重新分布,我们便可由此摆脱生态环境保护和中短期 经济发展压力难以兼顾的被动局面;例如,可以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大规模地退耕 还林、退田还湖,根治洪涝等灾害日益频繁、程度日深的危胁。可谓“胜敌益强 ”(这里的“敌”泛指某种自然灾害)。粗略地看来,修建朔天运河,可使我们得到如下收益:增加约20亿亩左右的耕地,即使我国的可耕地面积提高一倍;改良和更新半 沙化的退化草场近50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一倍左右,即从目前的12%至13%增至 25%。使黑腾一线以西地区的半个中国的能、矿等资源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吸收和容纳新增五亿左右的人口(及两至三亿劳动力),使其有事可 做,有业可就。由于人口的重新分布,因其接近资源,就地生产和消费,还可使 我国单位产出中的运输和流通费用大幅度下降。以上述三点为依据,我们才能实 现具有实质意义的大西部开发战略。为整个国土资源的全面整治更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三方面的协 调及良性循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化害为利、“化敌为友”,一里一外,出入甚大,由此观之,称修建朔天运 河为再造一个中国的创举,实非虚言。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到下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随着工业产业时代的终结和 生物产业时代的来临,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式将出现一个整体的跃进;那是一个生 物产业化和产业生物化的时代。这个未来的产业和社会形态大致有如下特征:其一,以现代的太阳能高效利用为依托(如非成像光学技术可使地球表面阳光辐射强度提高到目前的八万倍,被称为超级太阳炉),对生物、物种资源进行 全面的深度开发,使农林牧渔业成为主要的资源基础,辅之以新型材料产业的开发和运用(如碳化硅、氮化硅的陶瓷复合材料),逐步替代原有的可耗竭能源和 矿物产业,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基础重新建立在可更新资源之上。其二,以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和智能加工系统作为核心,形成小型的高效、 无废弃物的工艺和技术体系,对上述可更新资源的产出和新型材料进行加工,实 现新型的制造业对原有的以不可更新的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的替代(例如,森林化工系统可由木材制取人造丝,这可替代许多产自石油化工的纺织原料,如聚酯 涤纶和聚丙乙烯等)。其三,以前两点为基础,在一个范围较小的社区(如县乡)内,就可以做到基本的资源、技术和产品的内部自主循环、回收、重复利用乃至再生,从而使以 集中性的矿物能源和商品分配功能为基础的传统商业被限制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 。同时,运用现代的高效通讯手段(如光纤和卫星),以信息流动替代目前大部 分人流和物流,促进和实现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分散和普及化;由此便形成 了新型的第三产业。其四,在前述资源、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上,原来以集中化的管理机能和科层 体制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将被扬弃,小型化的具有不断重组灵活性的新型经济组织 将应运而生,在其内部,合作、互惠式的全员参与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而通过 新型经济组织内部的公平和效率互补共生这一基本途径,使社区内实行政治和社 会的自治及民主管理成为可能。在以上述四点为特征的后现代城乡复合区域这一新的社会机体中,环境、生 态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将是互补的,而不再是竞争的。例如,可以设想:在这样的 区域内,周围都是树木,城镇中有以林木为原料的化工厂和食品厂(运用生物化 工技术分解林木,将其转化为单糖,以此作为新型食品加工系统的原料),生物 能源供应系统,以及循环供水系统。这样的社区体系将与自然界的循环复合为一 体,其不仅不破坏自然循环,而且能从加强和改善自然循环中获利。由此观之,修建朔天运河可以为中华民族在下世纪的整体跃进,创造出更为 有利的条件。简言之,由调水和改变水资源分布入手,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的跃进 ,可从全局上极大地改善我国资源的匹配状况及其品质特征,从而大大拓展了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

朔天运河的中国地理
提示:

朔天运河的中国地理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惊天构想。郭开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精细的勘测,依据我国地势西南高,西北、华北低的特点,设计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取水,沿途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之水入黄河,并开运河直至天津及新疆,一举解决北方干旱缺水、环境恶化、生态脆弱等问题,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堪称中国的地理大发现。打开地图,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仅占5.6%。黑河——腾冲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地广人稀、气候环境恶劣的西北半壁,是我们的战略纵深,也是我们潜在的生存空间,无法利用,只有一个原因,没有水。而在上世纪40年代,地理学家家翁文灏发现:由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三大拐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黄河阿坝大拐弯、河套托克托大拐弯)的连线是一条低地带谷川,两边都是高山,一边是青藏高原,一边是横断山脉,到了黄河这里,一边是巴额喀拉山一边是岷山,再往下则是贺兰山、阴山和吕梁山。我国西南地势高,西北华北地区地势低,沿着这条线路,完全可以把西南诸河流出国外的水顺利引到西北华北缺水地区。四十年前,郭开在牛棚里偶然读到翁先生的这段论述,灵光闪现。身为山西人的他深知北方缺水之苦,曾随军入藏的他又熟知西藏的水源之丰,能将那白白流走的水引到干渴的西北华北吗?强烈的冲动促使他义无反顾的走上这条发现之旅。 在很多人印象里,西藏是一片干燥的荒漠。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气象工作者多年观测发现,青藏高原实际上是一个湿岛。 印度洋上空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向青藏高原输送了大量水汽,由于青藏高原体积庞大,气团撞上它便被抬高激升直至北界,冷却形成降水。更由于高原太阳辐射强烈,形成热岛效应,降水——蒸发——上升成低云——降水,循环反复,故降水量非常丰富,尤其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年均降水高达2800—3600毫米,是全国大面积降水最多的地方。我国年均径流总量26500亿立方米,水量最大的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而藏东南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察隅河、独龙江、西巴霞曲等河流年径流总量达到6000亿立方米,水量之丰可见一斑。不仅是地表径流,由于海拔高,大部分降水以降雪形式出现,并固化为永久性冰川。同时,西藏蓄水构造发达,地下水极其丰富,而且水位很高,都在3500米高程以上。西藏水的总保有量达68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几百条长江的巨大水源全凝固在高山或埋在地下,而且,西藏没有任何污染,这些都是最优质的一级水源。所以,著名军旅作家李伶在《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中说,中国的龙宫不在江河湖海的深渊,而在高高的冰山上,那里是中国的顶级水塔,最大的水源,最丰富的水源,足够全中国用上千年而不竭。西藏水资源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都是全国最高。天津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而西藏人均近30万立方米,是天津的一千倍。可惜的是,这6000亿立方的宝贵水资源,利用率只1%,99%外流,国际水价1立方米1美元,我们等于每年把6000亿美元白白扔掉。有些人说治水重在节水,调水可以不必,那么,让这6000亿巨大水资源白白流走,是不是巨大的浪费呢?朔天运河,就是要截住其中的三分之一,输往干旱缺水的北方,这何尝不是最有效率的节水行动。自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中提出“引江洪济河旱”,南水北调已经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思索了近一个世纪。西藏丰富水源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彻底解决了“南水”源头问题。因为以前的各种方案,都是围绕长江做文章,不仅存在污染、移民、源头生态保护、工程巨大、施工困难等难题,更因为到了2020年,长江也将成为缺水户,这个源头靠不住。水塔发现了,但如何引水过来,依然是困难重重,郭开探幽入微,继续他的发现之旅。1000亿立方米藏水入黄,可以保证母亲河不断流,为沿黄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以及京津地区送去急需的生命之源。同时,充足的水量可以有效冲刷河床,彻底消除悬河之危。另外,足够的入海径流不仅能改善黄河三角洲以及渤海近海生态,更可使黄河恢复通航,万吨巨轮直上西安。 至此,一期工程完工,南水北调大西线目标基本达到,但作为史无前例的壮举,朔天运河志不止此。一期雅黄工程设计引水量1000亿立方米,二期通过增加取水点,加凿输水隧道,提升引水量至2006亿立方米。其中,500亿立方顺黄河而下,300亿立方由黄黄工程引入黄土高原用于灌溉和绿化,另外1200亿立方向西进入青海湖盆耳海,经调蓄后再分三路,向西400亿立方一路至塔里木盆地,一路经河西走廊至乌鲁木齐,出伊犁,进入哈萨克斯坦与国际运河相接,向东800亿立方至内蒙古岱海,再次调蓄后,供水甘、宁、蒙、晋、冀、京、津、辽、吉,并实现青海湖——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岱海——大同——北京——天津——渤海通航。 5—10年时间,总投资2250亿元,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五江一河的2006亿立方纯净水源输送到北方,相当于增加了四条黄河,可使北方的大部分旱区得到浇灌和滋润,百河不再断流,城乡人民都可以从水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根据治沙专家几十年的经验,年降水在50毫米到350毫米地区平均每亩沙漠灌溉100立方米水,连续10年可成绿洲。以此推算,每年调水入区(新、青、蒙、晋、陕、甘、宁7省区)2000亿立方米,10年就可改造10亿亩沙漠成绿洲,改造15亿亩退化草地成林地和农田。再有10年,增加森林10亿亩,我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将会出现根本改善,北方年降水将达到900毫米的可持续发展标准。西北、华北地区,现有20亿亩土地因缺水而荒漠。当这些地区得到灌溉后,加上改造十大流域而新增的河滩地,有10亿亩可以变为耕地。中国现有耕地19.51亿亩,新增10亿亩,意味着中国的耕地面积扩大1/2。环境改善,危机解除,生存空间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朔天运河再造中国,并不为过。 朔天运河是彻底解决华北西北水危机、环境危机的惟一之举。没有水,西部大开发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是一场灾难。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说:别的事可以不办,这件事必须办!这件事办好了,别的事没有办,也没有关系,不影响大局。但是如果这件事没有办好,别的事都办好了,也是白搭。 如果说朔天运河一、二期工程是再造一个中国的话,那么三期工程就是彻底解决中国水问题,永保国泰民安。朔天运河三期,就是第二梯级工程,也叫副线,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东,沿2200—1000米等高线,引丹巴曲、察隅河、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珠江上游)、长江诸干支流水到甘肃省定西祖历河入黄河,从宝鸡入渭河,渠化渭河、汾河,勾连滹沱河,使宝鸡——西安——临汾——太原——忻州——石家庄——北京——天津实现通航。此工程主要是拦截长江、珠江洪水,年引水1800亿立方米,基本解决长江、珠江水患并在其下游干旱时保证供水。如此,朔天运河总引水量达3800亿立方米,年发电1万亿度,建成万里运河航道,实现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海河、黑河、辽河、松花江、塔里木十大水系连通成网。水,生命之源,治水,考验一个民族的智慧。多年来的治水经验教训表明,仅在流域内动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已故水利专家崔宗培先生在考察美国、法国和印度等国水利时发现,美国拥有1.8万公里运河,面积55万平方公里的法国修了4800公里运河,全国的自然河流连通成网,印度也有建全国水网统一调度全国水资源的计划。由此,崔宗培认为,要解决中国水的问题,也必须使全国主要江河联通成网,互通互补,截洪济旱,抽丰救欠,实行全国水资源统一总调度。朔天运河,正是这种治水新思维的最好实施。治水新思维,还需要战略眼光。有人总爱用以色列为例说明节水的可行、调水的不必,但他们并未看到问题的实质。我国农业用水要占到总用水量的80%,以色列和华北地区降水量差不多,但以色列农民的比重不到10%。更重要的,临近欧洲,以色列可以放弃低效率的粮食生产,转向高附加值的花卉和蔬菜生产,因而可以承受高额的水费支出。在中国,这些条件都不具备。节水,应该主要针对城市和工业,在农村,任何产业升级以及高成本的节水措施都不能成为反对调水的理由。当农民得不到、用不起水的时候,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将被彻底颠覆。给农民提供大量而且廉价的水,是水利工作者天经地义的职责。所以,当有专家声称西北不缺水,而是农民用不起水的时候,让人感到心寒而且心惊。与工商业投资应用积极效益管理原则不同,水利工程应用消极效益管理才更合理,避免损失就是效益。80%的农民生产粮食供应20%的居民,关系并不对称,对农业用水使用市场经济原则,只会产生一个后果,摧毁中国农业。农耕和渔猎都可以自给自足,无需组织,唯独治水需要统筹规划、严密组织。在与黄河水患的斗争中,诞生了华夏文明。今天,南水北调不可避免,因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恶化,我们别无选择。朔天运河将再次考验我们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引水入阿坝

朔天运河的情况
提示:

朔天运河的情况

朔天运河取水的几条江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巴西霞曲、卡门河、丹巴曲、察隅河、独龙江总水量6366亿立方米至8109亿立方米,可取水3800亿立方米,保证取水2006亿立方
李瑞环《关于我国水的几个问题》的讲话,讲话中说:“要搞好跨流域调水。———要尽可能把水拦在高处,水拦得越高,送得越远,流经的面积也就越大。———如果我们能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比如100米、几百米、1000米、2000米的高程把水拦蓄住,通过必要的工程引导水的流向,就可以使水流到我们所希望的更远、更广的地区。”朔天运河最大胆的设想之一,就是把南来的水拦蓄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湖和海拔1000米以上的岱海。郭开不禁用赞美的口气说起青海湖和岱海:“青海湖和岱海是天赐中华瑰宝!”西北要用上水,就必须利用青海湖;华北、东北要用上水,就必须利用岱海。青海湖是朔天运河的一个重要环节。青海湖现水位3194米,面积4000平方公里,水深28米,蓄水800亿立方米,矿化度每升14克,属微咸水。湖岸海拔3236米,设计引水面高3226米,比现在升高32米,水域面积扩至6000平方公里,可蓄拦长江、黄河上游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总蓄水量3000亿立方米。随着水的大进大出,青海湖的矿化度将越来越低,水质优良,成为西北水源的战略储备库。海拔1221米的岱海位于内蒙古凉城县,东南距官厅水库288公里,四面环山,水域面积174平方公里,蓄水20亿立方米,潜在蓄水量600亿立方米。朔天运河完工后,可保证内蒙古中部、东部、晋、冀、京、津4省
市的全部用水以及东北3省西部干旱地区的用水。


郭开认为,由于引水路线与山川走势大体一致,故朔天运河造价低廉,大致比三峡工程略低。全线同时施工,5年可完成。

不过这个方案好像被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