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关于母亲生病的诗句
关于母亲生病的诗句
提示:

关于母亲生病的诗句

1.祈求妈妈病快好的诗句,要诗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鹧鸪天》 年代:宋 作者:魏了翁 公在春官我已归,公来东蜀我居西。 及公自遂移潼日,正我由潼使遂时。 如有碍,巧相违,人生禁得几分飞。 只祈彼此身长健,同处何曾有别离。 3.《虞美人》 年代:宋 作者:魏了翁 许时闭户间疏散。风月无人管。 自从阳律一番新,又把前回风月、送西邻。 浮云富贵非公愿,只愿公身健。 更教剩活百来年,此老终须不枉、在人间。 4.《满江红》 年代: 元 作者: 李俊明 解愠风来,天气爽、绿阴庭院。多少话、暂都分付,画梁双燕。明月欲随人意满,十分未惬?娥愿。但一年、一度寿觞时,身长健。玲珑曲,低低按。玻璃盏,深深劝。任春红、吹上桃花人面。簪履尽居弹铗下,烟岚休恨平嵩远。待试看、南极老人星,今朝见。 5.《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李纲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散下凄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 世间法,唯此事,最堪凭。太虚心量,聊假梨枣制颓龄。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吟蚓与飞萤。一坐小千劫,无念契无生。 2.妈妈生病了的七言绝句 为父母健康护航, 谋求生命重叠长。 天伦之乐时时有, 亲亲敬敬互暖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捧出孝心大热肠。 感恩给予生命恩, 婴少时期操心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争做人间孝心郎。 孝孝敬敬讲认真, 请安问候讲经常! 为父母健康护航, 父母健康知其详。 及时医治大小病, 陪同体检不嫌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展出笑脸深情扬。 话语暖心透真诚, 父母高兴长寿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三大孝心不停航。 温饱、医疗、满心愿, 时刻落在行动上!!! 3.关于母亲的诗句 献给母亲的诗 母亲节的那个夜晚, 我让飞翔的电波, 捎去遥远的慰问, 母亲爽朗的笑, 笑得我的心里如蜜汁一般甜。 我的记忆中,都是母亲年轻的面庞, 她耕耘在蓝天白云里, 田野的绿波掩映着矫健的身影。 她耕耘在轰鸣的车床边, 专注的眼神,是那样美丽与安详。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 甘甜的乳汁, 充入我年幼的血液, 在母亲怀抱的依偎中, 我的快乐,慢慢成长。 第一次离开母亲的身旁, 我看见,母亲的泪水在默默流淌, 转眸之间,我蓦然发现, 原来,母亲就是那个家的天堂。 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春夏秋冬, 母亲的牵挂总在心间荡漾, 家的温暖总在心中回想。 母亲穿着宽大的围裙, 依靠在灶间的门旁,她微笑着看着我, 看着我吃饭,看着我的快乐与忧伤。 当在尘世里沦陷,心如刀绞的那一刻, 是母亲,让我走出迷茫的云雾, 是母亲,洗去我的伤痛与沧桑。 我的母亲啊! 当青春岁月不在, 当皱纹与白发溢满你的心房, 唯一不变的, 是你的刚毅与坚强。 每一次, 在心房最柔软的地方, 把你惦记,为你牵挂, 我喜欢在静夜的一个梦里, 看你满脸的雏菊,绽开怒放, 哦,母亲,我亲爱的妈妈! 如今,你在长江的北方, 而我,在长江的南边, 宽阔的江水,阻隔不了时空的穿梭, 因为,你的血液在我身体汩汩的流淌。 在依稀的梦里, 母亲定格成一幅油画, 在画里,有白云蓝天和阳光。 母亲的微笑,就像那美丽的蒙娜丽莎。 那是永恒的微笑,那是母爱的慈爱。 4.关于母亲的诗句 答秦嘉诗 两汉:徐淑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这是一首骚体诗,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作者徐树和丈夫秦家福来自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东汉时,当桓公为皇帝时, 秦甲“为各县制定了计划”(汉君国每年年底派官员到都城发记录,称为计划;派官员,称为计划)进入洛阳,徐树正躺在他生病母亲的家中,夫妻俩无法道别。秦佳写了三首“留郡赠妇诗”,并与妻子道别。徐舒用这首诗回答。 在这首诗的前十句中,我写了我生病母亲的家人。我不能跟我丈夫说再见。”无秩序,不好;“小儿病”仍病;“差”,康复。 首先,作者解释了他不能说再见的原因,这是叙述性的,但情感和情感的。“无秩序”、“幼稚病”、“停滞”、“无区别”,具有无限的无奈;“忽视”、“尊重”,带着无限的歉意;“分离时间长,没有理由再叙述”,留下无限的遗憾。秦佳十分重视他们夫妇的叙述:“年党离告别很远,怀念叙述之歌。”于是他派车去接徐树。 但是徐树的病很难做到:“送车来迎接儿子,空着往返”。秦甲在“吃无食”和“夜不能寐”的场合,给宝柴、明景三首《妇女礼物诗》,表达了自己的深情(见秦甲《妇女礼物诗》)。徐淑的前十首诗似乎没有那么感人,但如果读者联想到这一点, 他们可以感受到隐藏在女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平静的水流是最深的,不能容忍的感情更真诚,更感人。这些看似朴素的叙事诗是一样的。 如果前十句是感情用事,那么后十句是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东汉无名古诗中有许多咏叹词。女诗人沉浸在其中,甚至连“灵魂消亡”的叙述都听不到。 如果我们说“再走,离君生而去”是人生的痛苦,它终究还是会留下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如果我们想无缘无故地说再见,我们只会有无尽的猜测、遗憾和不安。向前看,站着走来走去。思君充满感情和梦想,“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展望,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紧迫性; 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站起来,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不耐烦;当你想到皇帝,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深度。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象,当丈夫远在天边时,他可以展翅飞翔,永远追求。 但幻想就是幻想。”“永远唱歌,穿衣哭泣”是从焦虑中平静下来,从幻想中醒来后的悲伤。“长”和“永远”一词是重复的同义词,表现了这种情绪的沉重沮丧和深刻意蕴。到目前为止,一个软弱多情的年轻女子的形象跃升到了纸上。 沈德谦说,徐树的诗歌“声调轻松,深度感人”,这是很好的。诗中没有起伏,也没有细针密线的裁剪加工。平实的叙述具有自然的吸引力。它的奥秘在于“真相”。

表达母亲生病心情沉重的诗句
提示:

表达母亲生病心情沉重的诗句

1. 关于母亲生病的诗句
关于母亲生病的诗句 1.祈求妈妈病快好的诗句,要诗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鹧鸪天》

年代:宋 作者:魏了翁

公在春官我已归,公来东蜀我居西。

及公自遂移潼日,正我由潼使遂时。

如有碍,巧相违,人生禁得几分飞。

只祈彼此身长健,同处何曾有别离。

3.《虞美人》

年代:宋 作者:魏了翁

许时闭户间疏散。风月无人管。

自从阳律一番新,又把前回风月、送西邻。

浮云富贵非公愿,只愿公身健。

更教剩活百来年,此老终须不枉、在人间。

4.《满江红》

年代: 元 作者: 李俊明

解愠风来,天气爽、绿阴庭院。多少话、暂都分付,画梁双燕。明月欲随人意满,十分未惬?娥愿。但一年、一度寿觞时,身长健。玲珑曲,低低按。玻璃盏,深深劝。任春红、吹上桃花人面。簪履尽居弹铗下,烟岚休恨平嵩远。待试看、南极老人星,今朝见。

5.《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李纲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散下凄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

世间法,唯此事,最堪凭。太虚心量,聊假梨枣制颓龄。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吟蚓与飞萤。一坐小千劫,无念契无生。
2.妈妈生病了的七言绝句
为父母健康护航,

谋求生命重叠长。

天伦之乐时时有,

亲亲敬敬互暖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捧出孝心大热肠。

感恩给予生命恩,

婴少时期操心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争做人间孝心郎。

孝孝敬敬讲认真,

请安问候讲经常!

为父母健康护航,

父母健康知其详。

及时医治大小病,

陪同体检不嫌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展出笑脸深情扬。

话语暖心透真诚,

父母高兴长寿长!

为父母健康护航,

三大孝心不停航。

温饱、医疗、满心愿,

时刻落在行动上!!!
3.关于母亲的诗句
献给母亲的诗

母亲节的那个夜晚,

我让飞翔的电波,

捎去遥远的慰问,

母亲爽朗的笑,

笑得我的心里如蜜汁一般甜。

我的记忆中,都是母亲年轻的面庞,

她耕耘在蓝天白云里,

田野的绿波掩映着矫健的身影。

她耕耘在轰鸣的车床边,

专注的眼神,是那样美丽与安详。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

甘甜的乳汁,

充入我年幼的血液,

在母亲怀抱的依偎中,

我的快乐,慢慢成长。

第一次离开母亲的身旁,

我看见,母亲的泪水在默默流淌,

转眸之间,我蓦然发现,

原来,母亲就是那个家的天堂。

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春夏秋冬,

母亲的牵挂总在心间荡漾,

家的温暖总在心中回想。

母亲穿着宽大的围裙,

依靠在灶间的门旁,她微笑着看着我,

看着我吃饭,看着我的快乐与忧伤。

当在尘世里沦陷,心如刀绞的那一刻,

是母亲,让我走出迷茫的云雾,

是母亲,洗去我的伤痛与沧桑。

我的母亲啊!

当青春岁月不在,

当皱纹与白发溢满你的心房,

唯一不变的,

是你的刚毅与坚强。

每一次,

在心房最柔软的地方,

把你惦记,为你牵挂,

我喜欢在静夜的一个梦里,

看你满脸的雏菊,绽开怒放,

哦,母亲,我亲爱的妈妈!

如今,你在长江的北方,

而我,在长江的南边,

宽阔的江水,阻隔不了时空的穿梭,

因为,你的血液在我身体汩汩的流淌。

在依稀的梦里,

母亲定格成一幅油画,

在画里,有白云蓝天和阳光。

母亲的微笑,就像那美丽的蒙娜丽莎。

那是永恒的微笑,那是母爱的慈爱。
4.关于母亲的诗句
答秦嘉诗

两汉:徐淑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这是一首骚体诗,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作者徐树和丈夫秦家福来自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东汉时,当桓公为皇帝时,

秦甲“为各县制定了计划”(汉君国每年年底派官员到都城发记录,称为计划;派官员,称为计划)进入洛阳,徐树正躺在他生病母亲的家中,夫妻俩无法道别。秦佳写了三首“留郡赠妇诗”,并与妻子道别。徐舒用这首诗回答。

在这首诗的前十句中,我写了我生病母亲的家人。我不能跟我丈夫说再见。”无秩序,不好;“小儿病”仍病;“差”,康复。

首先,作者解释了他不能说再见的原因,这是叙述性的,但情感和情感的。“无秩序”、“幼稚病”、“停滞”、“无区别”,具有无限的无奈;“忽视”、“尊重”,带着无限的歉意;“分离时间长,没有理由再叙述”,留下无限的遗憾。秦佳十分重视他们夫妇的叙述:“年党离告别很远,怀念叙述之歌。”于是他派车去接徐树。

但是徐树的病很难做到:“送车来迎接儿子,空着往返”。秦甲在“吃无食”和“夜不能寐”的场合,给宝柴、明景三首《妇女礼物诗》,表达了自己的深情(见秦甲《妇女礼物诗》)。徐淑的前十首诗似乎没有那么感人,但如果读者联想到这一点,

他们可以感受到隐藏在女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平静的水流是最深的,不能容忍的感情更真诚,更感人。这些看似朴素的叙事诗是一样的。

如果前十句是感情用事,那么后十句是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东汉无名古诗中有许多咏叹词。女诗人沉浸在其中,甚至连“灵魂消亡”的叙述都听不到。

如果我们说“再走,离君生而去”是人生的痛苦,它终究还是会留下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如果我们想无缘无故地说再见,我们只会有无尽的猜测、遗憾和不安。向前看,站着走来走去。思君充满感情和梦想,“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展望,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紧迫性;

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站起来,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不耐烦;当你想到皇帝,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深度。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象,当丈夫远在天边时,他可以展翅飞翔,永远追求。

但幻想就是幻想。”“永远唱歌,穿衣哭泣”是从焦虑中平静下来,从幻想中醒来后的悲伤。“长”和“永远”一词是重复的同义词,表现了这种情绪的沉重沮丧和深刻意蕴。到目前为止,一个软弱多情的年轻女子的形象跃升到了纸上。

沈德谦说,徐树的诗歌“声调轻松,深度感人”,这是很好的。诗中没有起伏,也没有细针密线的裁剪加工。平实的叙述具有自然的吸引力。它的奥秘在于“真相”。

家庭教育环境有哪些
提示:

家庭教育环境有哪些

包括家庭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大类;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教育内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来组织的,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 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由赵雨林学者于2008年提出,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简称为“3M”。即: “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 “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 “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品质(学)、综合素养(素)、自主专长(特)等三大方面组成。

家庭问题,和家庭教育
提示:

家庭问题,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