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500字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500字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500字,读后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可以多角度地看一本书,保持阅读的能力和思考的深度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在书籍中汲取精神上的营养,文艺是不朽的,书中自有黄金屋,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500字。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500字1 “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读完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禁不住从心灵深处发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个贪玩厌学的孩子。甚至觉得普鲁士士兵在阿尔萨斯的土地操练的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着他的结果吧——那些普鲁士人会有理由地说:“怎么?你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虽然小弗朗士内心无比懊悔,然而,时光匆匆,不会倒流,阿尔萨斯人沦为了亡国奴,不懂祖国的语言成为他们最大的不幸。 联系现实生活,在我们当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学生吗?他们讨厌学语文课,不愿学习语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写字马马虎虎;有的人竟然还将这样的作文作为“得意”大作展览呢;我也有这种习惯。一些学生学社会上那种流里流气的模样,经常口出脏话,造出荒谬的词汇、句子骂人。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对祖国语言的亵渎!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不爱自己国家的语言,该是多么可耻、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够学习,懂得自己国家的语言,正确地运用自己国家的语言,那么站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比任何国家的都要科学。 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无愧地说:“我属于自己的祖国!”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500字2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德国著名文学家都德写的一本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中表现出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每想到或读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动。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的沟通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 故事讲述了普法战争战败国法国的一个小镇里,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学习不用功,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时,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的残酷。 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让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失去了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语言。一种渴望学习法语冲动,一股脑儿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悔恨自己没有珍惜之前的时间来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最后一课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而韩麦尔先生,穿礼服,系领结,带礼帽,严肃庄重上了这最后一课,他一反常态,对学生异常温和,他非但没有责备小弗朗士,反而责备起自己。他用祖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下课的铃声打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他奋力写下的“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这最后一个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忱,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他让孩子们牢记祖国的语言,他唤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想到中国,就在近代,也曾有过日本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强迫台湾人民学习日语的惨痛教训。语言可以暂时改变,但爱国的心永远不会改,日本也只占领了台湾50年,台湾依然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中国已在世界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国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让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延绵流传,不让我们像小弗朗士一样被剥夺母语的自由,我们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小说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像小弗郎士总把学习拖到明天,如果每天这样,日复一日,到时候当自己想学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的学习需要时间,而我们要珍惜现在学习的黄金时代。 这篇小说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500字3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章主要讲了小弗朗士上学差点迟到,却听到了个坏消息:以后不许上法语课,只许上德语课。小弗朗士忽然觉得自己对法语课堂依依不舍。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韩麦尔先生所深深感动。韩麦尔老师因为自己的国家被敌人攻占了,他将不得不离开教了四十多年法语课的学校,他在万分悲伤的状态下,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还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坚持给学生上好最后一节课。从“韩麦尔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中,我感觉韩麦尔先生在心里非常重视这堂法语课,即使小弗郎士迟到的时间再长,他也愿意等待下去。他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不被普鲁士人瞧不起,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一股脑地全塞进学生们的脑子里。他真是一个敬职敬业、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在文章的末尾,韩麦尔老师因为心情过于激动和难过,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放学时因为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学生了,内心悲痛欲绝,他只能打个手势来和学生告别。我从“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中,我感受到了韩麦尔老师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读到这里,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弗朗士,虽然他很淘气,很调皮,但越是这样,我就越觉得他可爱。小弗朗士在最后这节法语课上终于懂得了韩麦尔先生是多么的不容易,自己的祖国又是多不容易!如果小弗朗士这一天真的逃课了,他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将是他与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好在他及时回来上课了。他很有悔过自新的感觉,在这之前他还是一个玩劣淘气的孩子,几乎每一堂课都没上好,总是在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可是在这最后一堂课上,他却表现得十分认真,好象一下子长大了,“真怪,我今天全能听懂,老师讲的似乎都挺容易。”读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自己,我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拥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还有友好相处的伙伴……我比小弗郎士幸运,可以安心地在教室里上课,课间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戏…… 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比小弗朗士幸福多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分钟,认真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可以为祖国的强盛、社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都德最后一课英语读后感1500-2000字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从而沟通的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一个作为普法战争战败国的小镇,那里的人民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经历了战争生活,目睹了法国战败的惨状,收到了人民爱国精神的感染,而《最后一课》正式都德通过主人公小弗朗士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描写普鲁士侵略者对沦陷在他们铁蹄下的法国阿尔萨斯省人民进行文化专制,强迫学校改教德语的“残忍”行为,以及当时人民对祖国的留恋和悲愤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的作品。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迟到或是逃学,在他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学习不用功,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对于他更是家常便饭。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是,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对于他的朋友、长辈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甚至无法接受,此时祖国已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念想,在他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无不与祖国有密切的联系,刚刚还觉得沉闷讨厌的课本一下子变成了舍不得分手的老朋友,因为在那上面是祖国的语言,它就标志着祖国,新发的书上都是美丽的字符,上边全写着“法兰西”,在小弗朗士的眼里,他们就好像一面面小国旗。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却能专心的画一横一竖,似乎那也算是法语,甚至从屋顶上鸽子咕咕的鸣叫声里,小弗朗士也能联想到今后的一切,所有这些,都蕴藏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交织着爱国主义的旋律。而韩麦尔先生则是一位热心教育,热爱祖国的严厉教师,他在学校辛勤工作几十年,对这里的物件,他都有身后的感情。所以,当他接到命令不能再教法语时,在他离开学校前一天,在这上最后一课的庄严时刻,她身穿礼服,
都德最后一课英语读后感1500-2000字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从而沟通的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一个作为普法战争战败国的小镇,那里的人民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经历了战争生活,目睹了法国战败的惨状,收到了人民爱国精神的感染,而《最后一课》正式都德通过主人公小弗朗士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描写普鲁士侵略者对沦陷在他们铁蹄下的法国阿尔萨斯省人民进行文化专制,强迫学校改教德语的“残忍”行为,以及当时人民对祖国的留恋和悲愤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的作品。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迟到或是逃学,在他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学习不用功,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对于他更是家常便饭。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是,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对于他的朋友、长辈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甚至无法接受,此时祖国已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念想,在他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无不与祖国有密切的联系,刚刚还觉得沉闷讨厌的课本一下子变成了舍不得分手的老朋友,因为在那上面是祖国的语言,它就标志着祖国,新发的书上都是美丽的字符,上边全写着“法兰西”,在小弗朗士的眼里,他们就好像一面面小国旗。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却能专心的画一横一竖,似乎那也算是法语,甚至从屋顶上鸽子咕咕的鸣叫声里,小弗朗士也能联想到今后的一切,所有这些,都蕴藏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交织着爱国主义的旋律。而韩麦尔先生则是一位热心教育,热爱祖国的严厉教师,他在学校辛勤工作几十年,对这里的物件,他都有身后的感情。所以,当他接到命令不能再教法语时,在他离开学校前一天,在这上最后一课的庄严时刻,她身穿礼服,
(给好评)求篇都德《最后一课》的英语读后感 150~200词左右 不会别答
"The last lesson" Du Hougan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no more than a grief stricken humiliate the country and forfeit its sovereignty.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the German city states after the defeat of Prussia in Denmark and Austria, andthe target of the war in france. The Franco Prussian War, France was forced tocede territory indemnity, defeat, Alsace and Lorraine two province was ceded toprussia. These two provinces is forced to carry on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In this context, the famous French writer dude will create a win universal praise,be worth reading a hundred times of classical works, the later works by many countries as the children of the translation and primer, which is the famous "last lecture".
In "the last lesson", we can not see the smoke of the battlefield, also do not seethose in the battlefield of the sound of the guns and the roar of the aircraft. But it can also feel a crisis in the country, men of courage and uprightness to shed blood and die, die for one's country's heroic spirit -- -- -- patriotism.
A French lesson again common however, but this is the last less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 Amer is again common however of teachers, pupils Franz isordinary students, AJ grandpa is common but illiterate villagers, and so on,these are ordinary people in ordinary primary school the last lesson in French, itis not common. Because of these ordinary natural feelings together, growing from a great and noble emotion -- -- -- patriotism.
However, like Franz such ignorant children, such as Auxerre worked hard life of the peasants, like Amer'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re unknown to the public,the common people; their patriotic feelings don't usually hanging in the mouth,but deep in the heart, because this kind of emotion is innate, not propaganda tomind the.
《最后一课》读后感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比丧权辱国更令人悲痛欲绝的事了。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这个德意志城邦继战胜了丹麦和奥地利后,便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法国。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被迫割地赔款,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这两个省也被迫只能进行德育教学。在此背景下,法国的著名文学家都德便创作了一篇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经典作品,这个作品后来被多个国家翻译并作为少儿的启蒙读物,它就是著名的《最后一课》。
在《最后一课》中,我们看不见硝烟弥漫的战场,也听不见那些在战场上的枪炮声和飞机轰鸣声。但却能够同样感受到一种在祖国危难关头,血性男儿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爱国精神。
一堂法文课再普通不过,但这是最后一课。小学教师阿梅尔是再普通不过的教师,小学生弗朗兹是再普通不过的学童,欧塞尔老爷爷也是再普通不过的文盲村民,等等,这些极普通人在极普通的小学校上最后一堂法语课,就极不普通了。只因这些普通的自然感情聚在一起,生发出来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爱国精神。
然而,像弗朗兹这样懵懂无知的学童,像欧塞尔这样操劳一生的农民,像阿梅尔这样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爱国情感平常不挂在口头上,而是深藏在内心,因为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宣传灌输到头脑中的。
繁星春水英语读后感60~100
读《繁星春水》有感 这个短短的寒假,伴随着寒风,伴随着喜悦,我把陈列在书柜上已久的《繁星春水》给读完了。繁星春水,多么美丽的画面,充满了清纯、自然、深沉,伴随着这种意境,我提起笔,写下了《繁星春水》读后感。 幽幽地掀开散发着芬芳的书页,细细阅读着一行行包含真理的诗句,似乎已从无意间把我带进了一个“理想人生”。母爱、童真、对自然的歌颂都是冰心奶奶所要表达的主旋律。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谁都知道,母爱是深沉的而伟大的。母亲,是我们心目中,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处。 看到此诗句,让我想到了十几个春秋,母亲对我们的无尽的关怀。春天,母亲在辛勤工作,为了我们能三餐温饱;夏天,母亲早床边拼命扇扇子,为了我们能安眠入睡;秋天,母亲在勤做家务,为了我们能快乐成长;冬天,母亲在努力织手套,为了我们能温暖。一年四季,我们每时每刻都看见那个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在大厅里,在房间里。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的确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我们要努力报答她对我们的爱。 与母爱的歌颂相联系的还有对童真的赞扬和对一切事物的珍爱。 童年是美好的,让人珍惜的。童年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味味俱全。或许你在童年的时候偷吃邻家的梨子,被妈妈教训了一顿;新年得到很多大红包;第一次骑单车,把相机拿出水龙头洗,以为这就是“洗照片”等等。 童年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让人回味无穷。这样想着,又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有一次去玩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蓝色的气球。我很高兴,拿着它拍来拍去,一个不小心把它拍到街道的另一边。我当时很焦急,全不顾妈妈的阻拦,自个儿跑去追气球。天公不作美,气球被风吹走了,我不甘心,一直追着它跑。惹得路人个个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现在想起来,连我自己都忍不住笑。多以童年是多彩的,我们要懂得珍惜。 书里也有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的。“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没有过多的笔墨,美丽的形容词,之用轻描写淡的笔墨便将自己的本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迷恋其中。 读《繁星春水》是一种美的享受。诗集中,蕴含很多道理。从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美,人生的思考,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启示。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
读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无辜的人 民带来了什么!或许,有一点还“不错“,就是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但我想,谁都不喜欢这 种”成长“方式吧!? 普法战争暴发后,从白发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样地爱国!这,使我感动。 我不尽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也是如此,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地域 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战争对人民的损害却是一样一样一样地! 可恶的侵略者,该死的战争狂,无耻的叛国贼,他们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父母, 更对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觉得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传承载体。如果母语没了,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因为一国人民语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盘散沙。 那么,外语与母语到底哪个重要呢? 如今这个社会,不学英语你就别想上高中大学,更别想找个好工作了。既然外语如此重要,学 外语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现在连幼稚园都开设英语课了。English 成了全球通用的“国际普通话” , 其他语种已经受到严重威胁,面临消失的危险……这是不能忽视的。 当法国阿尔萨斯被普鲁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语课便显得格外重要。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 用德国话唱歌吧! ”正道出了亡了国的法国国民的心声。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范文二: 范文二:初中语文第一册选编的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展示 了一个顽皮不爱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过上最后 一堂法语课,他认识到普鲁士军队不仅占领了他的家乡,还要剥夺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权力,实 行奴化教育,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灵上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 有对自己的悔恨,有对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韩麦尔先生翻开讲义又讲法语课时, 小弗郎士对自己平时最厌烦的语法,居然“全都懂” ,觉得韩麦尔老师“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读完这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小说,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来说,难道从这个故事中能不 有启示吗?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包括阿尔萨斯小镇上的村民,都怀着极大的民族义愤来到 1 课堂上,参与到这庄严而神圣的活动中来,使得课堂气氛凝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焦点上。韩麦尔先 生面对这些平常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只顾自己干活的村民们和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今后再没有 权力学习自己语言的孩子们,激动的情绪就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了。虽然小说中没有详细的描述, 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后一课的讲解是充满了对法国、对法语的真挚的热爱之情,饱含着对民族语 言深深的眷恋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面对的严酷现实是他始料不及 的,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会 失去生养他的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可能失去一个民族赖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纽带----本民族 的语言。一种懊悔、愤恨、失落、茫然的复杂情绪,一股脑儿涌上了他的心头。面对如此不可抗拒 的如此冷酷的现实,小弗郎士突然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 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 么可爱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个字紧紧地不可分开了。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 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知识都学好。 从小弗郎士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节之中,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一点怎样的启迪呢?我 们常说学生是学的主人,是主体。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 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只要讲好每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心灵深处的激情,使他们树立远 大的志向,把学习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鼓足上进的风帆,乘风破浪不断向着新的 高峰攀登。 2
推荐阅读
- ○ 跳远训练
- ○ 祝爸爸父亲节快乐的祝福语
- ○ 课本剧表演
- ○ 祖国我爱你作文
- ○ 刻骨铭心的话
- ○ 最幸福的人铃声
- ○ 名画模仿秀
- ○ 20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 企业培训课程
- ○ 作文 我的自画像
最新文章
- ○ 跳远训练
- ○ 祝爸爸父亲节快乐的祝福语
- ○ 课本剧表演
- ○ 祖国我爱你作文
- ○ 刻骨铭心的话
- ○ 最幸福的人铃声
- ○ 名画模仿秀
- ○ 20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 企业培训课程
- ○ 作文 我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