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小雁塔是为谁建造的
小雁塔是为谁建造的
提示:

小雁塔是为谁建造的

小雁塔并不是为某个人而建造,而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造。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造于唐景龙年间,因其外形很像大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所以被叫做“小雁塔”。 小雁塔并不是为某个人而建造,而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造。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造于唐景龙年间,因其外形很像大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所以被叫做“小雁塔”。

小雁塔是为谁建造的 小雁塔的位置在哪
提示:

小雁塔是为谁建造的 小雁塔的位置在哪

1、小雁塔并不是为某个人而建造,而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造。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荐福寺内,建造于唐景龙年间,其原本叫做荐福寺塔,因为其外形很像大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所以被叫做“小雁塔”。

2、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

西安的大雁塔的介绍详细是什么?
提示:

西安的大雁塔的介绍详细是什么?

大雁塔位于我国的陕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之中,大雁塔也称“慈恩寺塔”,此名称的由来是唐朝李治为了纪念其母,故而赐名“慈恩寺”,大雁塔就是慈恩寺中,因此又称“慈恩寺塔”。 大雁塔的建筑结构是用砖来代替木结构的四方阁楼式的砖塔,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塔基、塔身及塔刹。大雁塔共七层,大雁塔的通体高度是64.7米,另外其它三部分的高度分别为:4.2米、25.5米、4.87米。 大雁塔是象征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为我们展现了佛教从古印度传播到中国的结果。 旅游注意事项 1、请带携身份证,儿童携带户口本以便登记住宿之用;自驾车游客请携带驾驶执照、行驶证、保险单及常备工具。出门前做好车辆二级保养。 2、儿童票指身高在1.1-1.39米的儿童,超过1.4米均按成人计算(漓江船票为1.2-1.49米)。如儿童已超过请如实告知客服,如遇旺季临时补办船票、演出票等无法保证。 3、如遇特殊假日及法定节假日,景点、车队、酒店等价格会有不同幅度上涨,请联系客服确认最终报价。 4、请提前三天向外联人员咨询或在线查看近期天气走势。请带足保暖防寒衣物。桂林3至7月份春夏交季处于雨季季节,出行请带好雨具。秋季气候干燥、冬季湿冷。 5、参观少数民族村落,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信仰,尽量“入乡随俗”。 6、登山前要特别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轻装上山,以减轻负担;游览岩洞的时候尽量不要穿胶底鞋,以免滑倒。

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区别是什么?

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区别是兴建时间不同、兴建目的不同、建筑细节不同。 1、兴建时间不同 大雁塔: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小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2、兴建目的不同 大雁塔:大雁塔的修建是为了保存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 小雁塔:小雁塔的修建是为了存放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 3、建筑细节不同 大雁塔: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雁塔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小雁塔

大雁塔里面有啥?
提示:

大雁塔里面有啥?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在两侧的塔壁上,还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壁画两幅以及现代名人书法多幅,多是唐代诗人登临大雁塔有感而发的诗句。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关舍利的由来有着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所赠,属一乘佛宝。 大雁塔四层塔室内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 大雁塔五层,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 六层悬挂有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天宝十一年(752年)晚秋,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 七层的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14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 大雁塔的价值意义 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 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古印度佛教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并逐渐的中国化的过程。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大雁塔内收藏的贝叶经也是弥足珍贵的佛教文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雁塔 以上内容参考 西安市人民政府-大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