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被别人教坏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被别人教坏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提示:

被别人教坏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1.和自己孩子讲道理

在家里,只有你和孩子的时候,告诉他要懂礼貌,明确指出说脏话是错误的行为不要做。若是你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千万不要姑息,第一次就应该及时制止。

2.让孩子少和“坏孩子”一起玩

若是你发现别人家的小朋友竟然带着自己孩子去做坏事,那么你有必要采取行动,建议减少他们相处时间。比如少带孩子去亲戚家,可以安排孩子做其他活动。这么一来,大家不在一起玩,孩子的坏毛病慢慢就消失了。应对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还有一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那就是怎么面对、处理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你态度强硬点没问题,但可不能这么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建议采用软处理方法,记住最好先别急着告诉对方的父母。

3.正色告诉他大人不喜欢这种行为

比如当亲戚家小朋友当着你的面教孩子说脏话,这时候你可以打断他们玩耍,然后对着自己的孩子说:“大人喜欢有礼貌的孩子,这里不欢迎说脏话的小朋友。若是有谁不礼貌,那就不可以在这儿玩。”孩子都挺在意有没有人喜欢自己,有没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们不妨利用这点来制止他的行为。

4.事先约定好

还有一类小朋友让人很惆怅,他们喜欢各种翻东西,还爱在床上、沙发上蹦来蹦去等。每次他们到家里玩过之后,自家就成了战场,场面非常惨烈。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或者说是习惯,我们不是他们的父母一时纠正不了,但可以事先做些准备。你可以在他来你家之前,把一些东西收拾起来,有必要的话可以上锁。也可以在他玩之前就和他说好,这儿不允许乱翻东西、蹦床,若是这样就不可以和自家孩子一起玩。

另外,在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家长也应留意下,若发现他又乱翻东西等应适时提醒。

5.实在不行委婉告状

若是孩子我行我素,你实在没辙了,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告诉他的父母“昨天,xx到我家里玩,2个小朋友一起玩得还挺嗨,就是喜欢到处翻翻东西。我这记性不好,后来各种找东西。”

如何教育“坏”孩子
提示:

如何教育“坏”孩子

  导语:自卑的孩子经常处于忧虑、恐惧、紧张、苦闷甚至绝望之中,当然也有很多状况会出现在孩子身上。下面是一些教育方法,欢迎参考!    (1)放纵型孩子:温和和关爱配合坚定   放纵型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自律,而且对外在的约束和规则也往往不屑一顾。顾名思义,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的放纵。   随着教育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注意到了一般性放纵的危害,并开始有意识地避免,但有一些比较隐蔽的放纵很容易被忽略,我想强调一下。    (2)偏执型孩子: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善加引导   这是家长和老师们相当头疼的一种类型,正如一位家长说的: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往南他非要往北,希望他相信什么他偏不信什么,告诉他这么想他偏要那么想,反正就是不和你打一套拳。   偏执型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的性格偏执,一种是后天形成的极端思维。但无论是哪种情况,父母都要注意,对待这样的孩子,冷静、耐心、引导、交流、宽容都是最重要的。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孩子是否真的'属于偏执型。因为现在的很多孩子,小时候因为家长娇惯,长大了因为青春期,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点偏激的想法,这并不等于真的偏执。如果草草地给孩子扣上一顶偏执的帽子,不但对教育孩子没好处,而且很容易导致家长自己也难以冷静。就家长的心理而言,如果你只是觉得孩子在这件事情上有点偏激,那多数家长都能冷静地教育和帮助孩子;如果家长觉得这个孩子遇事一向偏激,那就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3)自卑型孩子:用关爱给予他们信心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处理不好会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就孩子而言,即便问题不是这么严重,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孤僻、过度敏感;恐惧、意志薄弱、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弱,甚至发展到自闭、自伤和自杀;从学习上来说信心不足,甚至厌学、逃学或者考试怯场。   部分自卑的孩子会走向人生的反面:自由散漫、不思进取、撒谎、任性。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的逆反、偏激、脾气暴躁和好勇斗狠的问题,也是由于心理自卑引发的破罐子破摔。   自卑的孩子经常处于忧虑、恐惧、紧张、苦闷甚至绝望之中,他们比其他孩子更需要一种精神支柱。但他们在短时间里很难从自己身上找到这种支柱,否则也就不会自卑了,所以他们会转而从外界去寻找。他们首先期望的肯定是家人、老师和朋友,因为这三种人是他们最亲密的。此时,我们千万不可视若无睹或者敷衍了事,也不要严加指责要求,或者用激将法对于自卑的孩子,这种方法太冒险了,很有可能让孩子本就微弱的自信心彻底崩溃。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用。    (4)孤僻型孩子:试着用他们的方式思考和表达   我想首先强调一点,孤僻不等于自闭,更不等于自闭症。自闭症不仅是一种临床心理疾病,而且很有可能涉及生理方面的问题,那不是我们通过教育就能解决的。我只想提醒家长们注意两点:一是如果孩子真有自闭症的可能,那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二是不要草木皆兵地随便给孩子扣上一顶自闭症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