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写一个人物群体
写一个人物群体
提示:

写一个人物群体

  我的一家

  我们一家有4口:爸爸、妈妈、妹妹和我,4个人各有不同的脾气特点,但是凑在一起,却成了一支和谐的交响曲,使我们这个家庭充满了欢乐。不信,请看......

  幽默老爸

  爸爸是个爱讲笑话的人,一有空就讲笑话,逗得全家笑个不停。这不,晚饭后,他又开始了:“从前,有个学者,最喜欢形象化教学。一天,他给学生解释了一个句子,‘此乃尸也’。学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老师就往地上一躺,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又说,‘此乃尸也!’”讲到这里,爸爸朝地上一躺,嘴里喃喃地重复着:“此乃尸也。”引得我们捧腹大笑。妈妈嗔笑道:“你呀,真是个老顽童。”只见爸爸站起身:“夫人息怒,此乃‘笑一笑,十年少’也,不是在下说话风趣,恐怕你早就变成老太婆了!”“哈哈......”房间里又响起一阵笑声。

  夸张老妈

  老妈除了爱唠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说话特别夸张。每天天不亮,老妈就扯着嗓子喊:“儿子,快起床呀,还有5分钟就8点了。”吓得我一阵紧张,赶忙穿上衣服和鞋子准备上学校,结果出门时一看,还不到七点半呢!

  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我们一家要去机场接外公。妈妈一大早就起来打扮得光彩照人,可是我和爸爸、妹妹却装作一副不知情的样子摇摇头。真让我拿她没办法。一天,外婆送来了一大袋苹果,我刚一转身,已经少了好几个,我再回头看她:所有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苹果,嘴里还叼着一个大的。那样子真滑稽,我忍住笑,叫了她一声“馋猫”。

  “研究生”—我

  要说家中另一位重要的成员,那就是我啦!我嘛—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忽闪忽闪的眼睛。我的特点就是,内心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使我总是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我曾砸破闹钟,研究指针为什么不吃饭就能不停地走路;我曾把收音机拆了,研究是谁躲在里面说话;我曾把金鱼的尾巴剪断,看它们是不是还会游泳。为了这些研究,妈妈免不了打我。就因为我是个“研究生”,所以爸爸妈妈到现在也不敢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说怕我把房子拆了研究房子是怎么造出来的。

  瞧,这就是我的一家,你跟喜欢哪一位呢?欢迎你来我家做客!

写一个人物群体
提示:

写一个人物群体

脸上,擦伤的痕迹依然很清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疤,头发还没有长出来。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村子,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说起自己身上的伤,林浩说:“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告诉记者,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救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县草坡乡打工的父母联系上。

在映秀留守了两天后,表妹和两个姐姐找到了他,姐弟几个与映秀镇的群众一块,开始往都江堰转移,“我们走了7个小时,走的全部是桥下面的小路,路上只歇了一会儿,一直都在走。”

从都江堰被安排到成都后,林浩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安置在四川儿童活动中心。知道了林浩的事迹后,那里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到中心时,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所幸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检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师帮忙,自己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医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在儿童中心的几天,林浩生活得很好,志愿者叔叔每天都会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受伤的部位,还交了很多新朋友,“我们每天都一起上课,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可以学跆拳道;我还很喜欢白老师,他是个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林浩和另外几名灾区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儿童节活动,还参观了奥运场馆。第一次离开大山的林浩,对一切都充满新奇。

林浩告诉记者,地震后,他就没见过班上的同学,“我很想他们,很想上学。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3-31 20:45
我的家庭
家,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我看来,家只不过是一幢房子,是家人归宿的地方。然而“家庭”却不同,“家庭”它是与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组成的一个集体。
我家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三代人在一起生活着。我们家人虽多,日子却过的简单,平淡,并不象别的家庭一样,充满欢声笑语。
以前,每天早上,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我的起居饮食,除了晚饭,我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食堂吃,爷爷.奶奶知道后,就特意从老家搬过来,每天为我准备好饭菜,使我一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回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爷爷.奶奶来了之后,两手可不闲着,每天为我们擦地洗衣等,妈妈怕两位老人累着,就早早把该干的活儿都干完了,可他两总能找出什么活儿来干。妈妈常劝他们说:“爸.妈,你们就别干了,这些活我来干就行了。”可爷爷.奶奶却说:“你们俩每天上班这么累了,回来还要干这些活,怎么忙的来,我闲着是闲着,能干多少是多少吧!” 不过,爸爸.妈妈还是蛮孝顺的,每月都为爷爷.奶奶添几件新一什么的,使我都有点羡慕了。
每天晚上,我们很少聚在一起聊天。爸爸总在书房里弄他的文件,奶奶与妈妈则在一起为我们补些衣物什么的。爷爷则在那看报纸或找邻家老大爷下象棋。我则在看我的电视。虽然我们都在各干各的事,但我们耳边常传来一声声关心的话语,比如:奶奶常常对我说: “看电视时别吃太多零食,容易积食或别看太久电视,对眼睛不好等。” 爸爸.妈妈常会对爷爷.奶奶说: “ 爸,妈你们别熬那么晚,快去睡吧。”……
我的家庭生活虽然平淡,却从这平淡之中突出了和谐与幸福,这就是我的家庭,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